掌柜商院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 ”
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互联网 ”?网上有很多解读“互联网 ”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阐述“互联网 ”的意义,而没人直接解释“互联网 ”。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 ?去百度搜索,出来的结果大多都是总理在两会提出来的,同时也指明了“互联网 ”已经处在了国家级战略的高度。这些解释代表什么呢?我的理解是,第一,“互联网 “已经是个国策,其落实与执行是会有相关部分参与及推动的;第二,“互联网 ”是个方法论,以后社会各界都要用这个方法论来指导千万中国企业的转型及升级;第三,“互联网 ”具有极强的使命感,是必须执行与推行的。
试着给“互联网 ”下个定义
以上背着所述,是笔者对政策的一种片面或者不严谨的解读,大概各级政府的官员们于政治方面对“互联网 ”会了解的更深。当然不是为大家解读政策的,还是需要在互联网及商业角度说一下“互联网 ”的。纵观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自从互联网诞生、到1.0、2.0及3.0时代,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互联网 传统商业”的模型。1.0时代是互联网 信息,2.0时代是互联网 交易,3.0时代是互联网 综合服务。互联网技术不断推陈,商业模式不断出新,只是万变不离其宗,一直遵循“互联网 360行”的模式。以此,“互联网 ”是互联网融合传统商业并且将其改造成具备互联网属性的新商业模式的一个过程。
几十年来,“互联网 ”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 ”的杰作。这种模式是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有大量例证证明其可行性,所以由政府牵头立这个项目并推广、督促社会各界执行,是件非常靠谱的事,也是在将来能够改善民生的事,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方针的。
“互联网 ”的几层含义
当前非常流行“解构主义”,无论是商业、行业,还是电影、音乐,都会因为解构而焕然一新,同时也能够让人们能够看透其本质上的一些东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词或者一个事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遍,将其内涵也挖掘出来展示在用户面前。这里,笔者也试着对“互联网 ”做一个解构,以挖掘“互联网 ”更深的几层含义。
“互联网 ”的第一个内涵是“互联网思维 ”,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 ”的第一步是了解互联网,所以了解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基础的开始。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中,很多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及数据,足以让他们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就可以看作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企业总结出来的,更适合线上的商业模式,所以对传统企业在线下经营不会太适合。“互联网 ”要求传统企业先了解互联网思维,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
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有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也有其他的诸如生态思维、平台思维、免费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正是这些内涵丰富的互联网思维,构成了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就如餐饮企业的标准化流程,其特点是可以快速复制。但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的,当前更多的所谓的“?丝、粉丝、迭代”等互联网思维是建立在产品运营、商业营销及用户服务的基础上的,并非商业模式的具体体现。
在一部分互联网人的眼中,互联网是个工具,这个看法笔者是认同的。就如之前的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一样,这些工具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进而从事更多的工作,给生产与生活带来更大的便捷性。互联网作为工具,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互联网2.0时代到来以后,互联网成为一个企业们商业营销及交易的新渠道。这个渠道跟线下的其他渠道一样但效率更高,在线支付使得购买商品更加容易,在线选货的种类更多,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让商家的市场增加了十几倍,彻底冲破了地域概念,不用区域代理机制也能卖货到更远的地方。
“互联网 ”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互联网在商业创造了一个新的营销及供应的渠道,有了这个渠道所有的交易都不成问题。理论上任何行业的任何商品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交易,电商诞生到现在,基本上所有大家见过的商品都被放到了网络商城上。因此,探讨“互联网 ”必须研究“互联网渠道 ”这个属性,渠道是互联网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b2b还是b2c。
互联网发展到3.0时代,进入互联网 综合服务的时代。除了特别大的市场,大型的互联网商家已经看不上那些本源市场不够大的行业,但是一个商家足够多的行业是需要互联网服务的,大型商家们干脆做出一个只服务于卖家与买家的网站,而自身不从事这个行业,这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各大平台。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社交平台、广告平台等等各种平台应有尽有,到后来,这些平台开始垂直与细分化,出现了美妆、生鲜、酒类、鞋类等更专业的平台。 本质都是电商,融合社交、物流、营销等工具,为买家和卖家双方提供最大化的服务,盈利模式上赚取的是服务费。
这些平台后来越做越大,已经不限于自身起家的行业,通过平台吸引更多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并且开始跨界发展,譬如社交平台会做游戏、电商及硬件等,电商平台也会做文学、电影及体育等。这些平台几乎会做当前能见到的各种热门行业的业务,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业务也因其战略发展需要而被纳入旗下。实现方式则通过与其他商家合作及收购、并购。他们自身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或者不愿意做的交给别人做,从而由共同的价值链组成与自然生态类似的互联网生态。
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 ”,一方面可以自己做平台或生态,另一方面在早期也可以加入某个平台或生态,做那些平台不愿做或者不想做的,从而通过平台及生态战略来实现企业的初步转型。平台一方会为企业提供足够多的帮助与支持,将来很有可能是传统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平台及生态的入驻,另一条则是企业自身的探索,这样可以回避转型不成功的风险。
对于“万物互联 ”,这个也可以称作“物联网 ”。虽然现在各处都是智能硬件,各处都讲物联网,要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未来的“互联网 ”形态。“互联网 ”被提出来,也正是因为将来会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从商业到物,到人,再到事,所有的都是被连起来的,这将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出现,也会是“互联网 ”的最终目标。因为在那个时代,商业及企业已经不分线上与线下,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一统”的状态,也就不会再有所谓的企业转型之谈,“互联网 ”也就完成了其使命。关于未来的“互联网 ”,这里不再详述。
应该怎么理解“ ”
除了对“互联网 ”的互联网部分做一个解构,这里也简单的说说其中的“ ”。这个“ ”可以看作是连接与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这个“ ”之中。这里面会有政府对“互联网 ”的推动、扶植与监督,会有企业转型服务商家的服务,会有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不断造访,会有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不间断的探讨,还有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各种设备、技术与模式。如果去翻阅资料,还会有更多内容在里面。总之,这个“ ”即是政策连接,也是技术连接,还是人才连接,更是服务连接,最终实现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对接与匹配,从而帮助完成两者相互融合的历史使命。
在技术上,“ ”所指的可能是wifi、4g等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的lbs,传感器中的各种传感技术,o2o中的线上线下相连接,场景消费中成成千上万的消费,人工智能中的人机交互,3d打印中的远程打印技术,生产车间中的工业机器人,工业4.0中的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技术来为“互联网 ”服务。
本篇文章主要谈什么是互联网 ,事实上除了对其做了一个定义,大部分聊的还是与“互联网 ”相关的内容,这算是笔者的一点研究。对于文末“ ”的部分所提到的那些技术,是业内人士司空见惯的,不过对传统企业从业者来说可能还是很新鲜的。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value.net/biz/blog/2015-3-28/116444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