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移动支付 便利与痛苦的平衡
信用卡给移动支付带来的祝福和诅咒
支付是科技届最耀眼的彩虹之一,一直以来它吸引着创业公司和大企业苦苦追寻,因为支付业务体量巨大、数据珍贵。但是当企业纵身跳入这一领域后却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谷歌钱包业务进展缓慢。square 也困难重重。
三周前华尔街日报揭露square面临的窘境,并暗示它有寻求出售的倾向:
“2009年以来square 就是备受关注的移动支付创业公司,总融资额高达3.4亿美元。然而初期的高速发展之后,它面临着严重的亏损。消息人士透露,去年square 亏损1亿美元,比之2012年进一步扩大。
谷歌2012年就曾与square就收购进行谈判,今年年初再次谈判。另外,square 还与苹果以及ebay就收购进行过非正式会谈。”
支付行业的“市场机会”可以粗略分为两类:建立在信用卡之上,取代信用卡。square 的核心业务模式便携式读卡器就属于前者。这一模式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利润微薄。商家用square 读卡器刷一张顾客visa卡收取一笔50美元的付款:
1,visa联盟收取的中介费用为 1.51% $0.10,本次交易中也就是 $0.855。
2,另收取各种杂费(visa真正的利润来源)约为~.11% $.03,本次交易中大约$0.085
3,square 收取商家2.75%的刷卡费用。具体到本次交易就是$1.375。
扣掉交给visa的各种费用,square本次交易只能赚到$0.435。visa还算好的,如果是刷美国运通卡,square做得是赔钱生意。
显然这不是有利可图的生意。
然而square 又不敢随意对商家涨价。它的价值就是让商家觉得用square 刷卡器带来的便利性超过支付给square 的那点价差(毕竟申请visa等的刷卡机条件苛刻、成本更高)。
这就是美国成熟的信用卡制度(近乎全民刷信用卡)给互联网公司的支付业务带来的祝福和诅咒:一方面你可以建基于此触及大量用户,另一方面竞争激烈利润微薄。square 因此不断亏损,但仍要扩张规模(规模效应能更有效降低成本)。 自己的产品所带来的便利性究竟能支撑起多高的溢价,这是摆在每家有志移动支付企业面前的难题,包括苹果、亚马逊和谷歌。
便利与痛苦的平衡
另一种选择是绕开信用卡建立全新的支付手段。没有了各信用卡联盟的“盘剥”,利润空间显然更大。但这种选择要面对新的严酷形式:如何编制足够的用户网络?互联网界都知道,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的社交网络有多么难,因为你要让用户注册并互联连接(没有足够的人用就不会有更多的人使用,“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那建立一个全新的支付/移动支付更难,因为除了足够规模的用户群体外,还要让商家来接受这种新的支付手段。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认为美国在移动支付领域能出现重大进展的原因。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美国。在美国难以建立新的支付体系的最重大障碍是成熟的信用卡市场。综合考虑,也许维持现状就够了。信用卡网络收取商家的费用略高,但它网点健全覆盖面广,在美国极少出现不能刷信用卡的支付场景,几乎所有消费者都拥有信用卡。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信用卡就跟现金/支票一样,带来的便利由于它带来的痛苦。
大约类似下面的这幅草图,横轴为不同支付手段来来的新痛苦/麻烦,竖轴是它带来的便利:
现金便利性较差,但它也麻烦最少。信用卡便利性更强无需找零,但商家需要给信用卡联盟交费用。两者带来的便利均大于痛苦,所以最为常用。未来更好的支付手段呢?它必须解决好便利性和痛苦间的平衡,如果给商家/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性比不上痛苦,那让我们维持现状吧。
未来型的支付创新,也许不在美国产生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广一点,也许会一个令人吃惊的推论:未来的支付创新,搞不好不会在美国发生。而是在别的地方。虽然美国过去二十年间引领了科技行业的创新。
台湾的悠游卡、香港的八达通都是预储值卡,在这两个区域都有广防的应用。2002年基于射频的悠游卡出现,用于台北的新地铁。随后这一支付体系不断发展,不仅能用于公交,还可以缴费以及购物。而且悠游卡也不再只是简单的地铁卡,而是植入手机等设备中(买过水货htc的朋友可能在手机里见到过名为 easycard 预装应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射频储值卡就一定代表着支付的未来,而是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思路。
另外,肯尼亚的m-pesa 风靡欧洲,这种在网络和银行体系都不够健全的非洲通过手机短信进行移动支付的创新也引人关注。
与sms和移动im有关的应用也有可能改变未来的支付行业:
1,在美国绑了运营商合约,短信基本是免费的。
2,全世界很多国家运营商都提供类似套餐。
3,如whatsapp、line和微信(wechat)这样的移动im平台本身已经融汇了全面的社交关系,具备探索移动支付新方式的潜力(后两者确实正在探索)。
眼光,仅盯着移动支付是不够的
虽然编辑本篇文章的主题是移动支付,但我还是想多提一个更大的背景(a bigger picture)。也许移动支付不应该单独看待,而是应该作为广阔o2o市场商业平台的一部分。支付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本地商业和线上商业的融合也许可以弥补“支付”这一单一业务的不足。如果一个平台可让连接起线上和线下,融汇商品和服务,那其中的支付一环手续费即使是低利润/亏损又如何?搞不好这一块将成为巨头的游乐场,是它们更大商业图景中的一环。
同样是我们今天提到的 square,今天宣布放弃了不受欢迎的移动支付应用square wallet。转而推出了本地o2o服务 square order,目前主要是让用户通过这一应用来叫外卖,未来可能会上线更多本地服务。这一业务变化,意味着square 在努力走出“移动支付公司”的定位,而是向更广的o2o商业探索。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于 ben thompson 的文章“the problem with payments”。
本文主要讨论美国互联网公司支付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