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机构到底该怎样定位 -九游会俱乐部

新闻中心

第三方支付机构到底该怎样定位
2014-03-26 10:26: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未来需要跳出“第三方支付”的概念,逐渐从所有非银行机构的支付功能创新入手,从非银行支付业务的开拓着手,而非只局限于特定类似的支付机构来看这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以此来适应现代零售支付体系的演变趋势。

  杨 涛

  监管部门近期为控制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风险接连出招,引出了各方的一些误读。鉴于第三方支付已成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厘清思路,抓住矛盾焦点,重新剖析第三方支付的功能定位很有必要。

  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包括支付清算、资金配置、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由此,可以把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定位,概括为“2 3”,即:两个服务、三个弥补。

  所谓两个服务,一是服务于现代电子商务及网络经济的需求,并且支持与伴随其成长,另一方面则是服务于金融信息管理。

  作为前者,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突破10万亿,同比增幅近30%,显示出电商领域发展的迅猛。伴随着国人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将逐渐成为商业经营的主流方式,而这必然带来对多元化零售九游会俱乐部的支付方式创新的巨大需求。

  作为后者,在大数据时代,第三方支付的数据积累和处理能力令人瞩目,作为重要的交易支付通道,第三方支付掌握大量交易数据,是天然的数据集中、整合、挖掘和共享的产业领域。第三方支付企业可通过充分利用交易数据,对用户的交易行为、信用、投融资等需求规律做出准确分析预测,从而提供更直接便捷的多元化服务。比如,可将收单业务与商户担保相结合,提供信用支付和信用贷款等服务,并可结合消费积分、电子优惠券、支付折现等服务,实现业务盈利点的多元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为相关资金配置类金融业务提供重要支撑。

  所谓三个弥补,包括对支付工具、商业信用、金融服务的弥补。

  长期以来,由于对商业银行体系的管制非常严格,实体企业很难介入到金融领域,因此国外常见的非银行支付工具,在我国也始终没能出现,使得过去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现代电子商务和消费经济的增长需求。由此,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实际上起到了弥补零售支付工具奇缺的效果。

  众所周知,如支付宝的出现,最早就是为了弥补在国内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个人信用环境不佳的缺憾。比较来看,在ebay和paypal所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则没有这一矛盾的突出性,所以在设计支付机制的初期,就只利用信用卡、支票等传统工具的信用约束机制。

  至于弥补金融服务渠道的不足,或许是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最重要的一种功能了。例如,实现支付功能与其他金融服务功能的结合,包括资金配置、风险管理等。当前建立在第三方支付基础上的所谓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什么在国内比国外更加火爆,归根结底,一是因为在国外,支付与其他金融功能的结合,往往在传统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已经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了广泛尝试,如电子银行、直销银行、网络保险(放心保)、网络销售金融产品、货币基金消费支付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在国外的多数群体,包括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都能相对容易获得传统金融体系的适度支持,而在我国,主流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占人口最大比例的草根阶层和小企业的需求,由于支付是作为承载金融资源流转的渠道,所以,有了第三方支付的“条条小路”,金融资源就能更容易地向需求者转移。

  综合上述的“2 3”的定位,“两个服务”方面的增长潜力,毋庸置疑,这也是我国第三方支付最大的潜力所在,更是政府政策应该重点支持的领域。前两个“弥补”,则具有过渡性,随着将来金融市场化、自由化的发展,可能的支付工具会非常丰富,商业信用环境也会改变,第三方支付基于此的定位潜力也将逐渐弱化。当然,这个过渡时间可能会较长,并取决于某些特定因素,如个人支票、实体企业信用工具等的发展与创新速度,还有个人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建设进展。

  对于最后一个“弥补”的前景,则取决于利率市场化、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改革的进程。现在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制度套利”空间,将来必然会逐渐缩小,资金价格的“多轨制”终将逐步消失,支付渠道在金融产品定价中的作用也将逐步弱化,最终达到欧美金融市场的那种一般状况。

  由此总的来看,“两个服务”是第三方支付的存在基础,也是应该大力支持的方向;“前两个弥补”取决于第三方支付之外的制度变化;“最后一个弥补”则只是金融改革中的“浪花”,监管者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适度的容忍。

  回到问题的出发点,我们之所以要讨论第三方支付的定位,因为这直接影响监管者、业界、学界对于第三方支付相关政策规则的判断。长期以来,监管思路是把第三方支付定位为支付体系的“小额、补充”部分,现在看来,一方面,就支付功能本身来说,坚持第三方支付的“小额”是符合国际主流特点的,但是结合过渡期的支付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来看,第三方支付可能会短暂地突破“小额”原则,这种挑战是我国所独有的,并没有国外可借鉴的先例。因此,如何实现风险与效率的平衡,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另一方面,就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来说,虽然越来越活跃,但仍然是整个支付清算体系的补充部分,并非主干。不过,从海外整个非银行支付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在零售支付领域发挥着与银行不相上下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未来需要跳出“第三方支付”的概念,逐渐从所有非银行机构的支付功能创新入手,从非银行支付业务的开拓着手,而非只局限于特定类似的支付机构来看这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以此来适应现代零售支付体系的基本发展趋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汇卡联系九游会俱乐部新闻中心安全中心九游会俱乐部的合作伙伴丨    客服热线4006286928  
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2003-2019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20289    
 
      
网站地图